首页 > 洞察建议 > 行业动向 > 元宇宙时代下的人才之争
元宇宙时代下的人才之争
2022-02-11 11:47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时代已经开启。所有人都在谈论元宇宙,企业、资本也正争相涌入元宇宙相关赛道。其影响也辐射至人才市场。在科技人才招聘市场掀起了一阵元宇宙人才争夺战。本期KOS观察邀请到KOS高新科技团队经理Joyce Zhou为大家解析元宇宙时代下的人才之争。


joyce-modified-2.png


1992年,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出版了小说《雪崩》,并缔造了“Metaverse”这个词。此后,他的作家生涯进入黄金期。但他恐怕没有想到的是,在近30年后的2021年,他所创造的专有术语“Metaverse”成为了全世界最火热的词之一,并点燃了全球科技及资本市场。而“Metaverse”所对应的中文翻译,也由“超元域”演变成为了听上去更为宏大的“元宇宙”。


2021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Roblox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21年6月,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表示将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里,将Facebook打造为元宇宙公司。2021年8月,字节跳动在与腾讯的竞标中,以高价收购国内VR头部硬件厂商Pico,布局元宇宙。2021年10月,Facebook正式将公司名称改为Meta(元),并在直播中展示了公司的“元宇宙”发展蓝图。


一时间,似乎人人都在谈“元宇宙”,但迄今为止“元宇宙”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在9月发布了《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报告这样定义元宇宙: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用词严谨的定义下,还有一行灰色的小字: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


今年10月,Facebook发布的视频则给了“元宇宙”更为具象的阐释——戴上设备后可以基于物理空间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足不出户就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以不同形象穿梭于不同空间并与亲朋好友互动,任何物件、影像、作品都可以通过全息投影来展示携带传输等等。 


《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因为当前互联网产业内卷化的平台形态,人们需要元宇宙——“技术渴望新产品、资本寻找新出口、用户期待新体验”。


尽管也有不少声音认为元宇宙不过是一场资本炒作,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海外的科技巨头,还是国内的互联网大厂,都已经开始聚焦科技本身,在元宇宙相关的技术层面发力。


根据财经网11月的报道,国内目前含“元宇宙”商标申请总量近6,400条,有960余家公司参与申请——在9月22日之前,该数字仅为130。目前入局的公司中包括了腾讯、小红书、网易、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知名企业。


今年10月,Facebook曾表示将在欧盟国家招聘10,000名员工从事元宇宙研发。而随着国内元宇宙相关赛道热度的持续增长,人才的争夺之战也已经吹响号角。


今天,我们邀请到KOS高新科技领域的招聘经理Joyce Zhou,为我们聊一聊元宇宙时代的招聘市场及趋势。


1. 根据你们的观察,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对行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Joyce:元宇宙,包括之前的区块链的发展,都以裂变的形式迅速孵化出了多种商业模式,包括数字资产、数据服务、沉浸式体验娱乐等。特别要提到的是,在这其中诞生了三个“新”。


第一个“新”是“新空间”。元宇宙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场地,这种场地区别于传统的线上或线下平台。元宇宙中的平台是可以由用户自己想象,并构建的 。可以让消费者在不同用户,也包他们自己构建的虚拟平台上体验商业交易。


第二个“新”是“新资产”。大多数元宇宙依靠区块链技术运转。这是企业能在元宇宙平台上展开交易和服务的基础。而因为元宇宙对加密货币的包容度更高,所以会进一步催生新的资产的诞生。比如,近来人气极高的NFT,就是物化的数字资产,用户可以利用以区块链技术生成的新货币来买卖同样以区块链技术生成的虚拟财产。再举个最近比较火的例子就是林俊杰在推特宣布,自己在Decentraland购买了三块虚拟土地。据悉,购买这三块地约需人民币74.8万元。Decentraland中的土地就是以加密资产NFT的形式出售的。


第三个“新”是“新协作模式”。除了以上两点,元宇宙还在人与人的互动方式上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例如,去年的疫情过后,大家习惯了远程协作办公。预计未来元宇宙中将可以创建数字会议室,并模拟出高还原度场景。这将大大提升远程协作体验。而头部科技公司Facebook和Zoom已率先将VR头盔应用于办公协作场景中。


除了以上三点“新”以外,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元宇宙或许能在游戏、军事、太空探索领域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元宇宙这个大的领域下,有哪些细分赛道呢?


Joyce:元宇宙涉及到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之前看到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教授将元宇宙生态版图分为底层技术支撑、前端设备平台、场景内容入口三大版块。每个版块下都涵盖了不同的细分技术领域。


目前我们接触比较多的主要是5大赛道。第一是区块链,包括去中心化相关的技术、虚拟资产;第二块是电子游戏,包括大型多人在线游戏、沙盒游戏、创作者平台;第三块是网络通信,包括5G通信、云计算;第四块是数据服务,包括数据存储;第五块是显示技术,包括VR、AR、全息影像。


3. 在这些赛道中,哪些赛道人才争夺最为激烈?


Joyce:说实话,我们接触比较多的这5个赛道人才都很紧缺。例如,前面提到的“新空间”,目前切入点最有可能就是AR+VR的结合。因此,能率先占领AR+VR赛道是大部分元宇宙巨头玩家的首要阶段任务。


这为在细分赛道中能够“软硬件两开花”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温床。延伸到人才市场,软硬件复合背景的人才,比如软硬件结合的运营人才,就尤为吃香,争夺自然也就激烈。


另外,对传统金融科技背景向区块链转型的产品、技术人才和虚拟货币/数字资产人才的招聘需求也在急剧飙升。传统金融科技背景向区块链转型的产品及技术人才,不仅拥有强大的技术背景,还有金融业务知识的加持。两者相加足以将这类复合型人才推向元宇宙金字塔的顶端。而在虚拟货币、数字资产方面,除了技术基础架构的搭建,业务前台以及法务等后台职能部门,也已成为大热。


4. 元宇宙领域各个细分赛道对技术人才会有新的技能要求吗?待遇如何?


Joyce:元宇宙发展到现在,其要求的技术其实都是垂类通用性技术。但是如我之前所提到,在某些方面,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彭博社之前的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元宇宙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而普华永道预计在2030年,元宇宙市场规模将扩大至1.5万亿美元。所以,我们看好这个市场,也相信这个市场会持续有能力以较高的薪酬水平来吸引最顶尖的头部人才。


目前看来,元宇宙领域的待遇与2010年前后的移动互联网,2014年的互联网金融类似,处于市场薪酬水平的头部5%水平,议价能力平均在30%以上。


5. 元宇宙火爆全球以后,也有不少声音表示这可能是昙花一现的资本炒作。人才在考虑是否加入元宇宙领域的公司时,是怎么样的态度呢?会不会有顾虑?


Joyce:大多数候选人认为加入元宇宙领域的公司意味着机遇与风险并存。当元宇宙时代的机会来临时,最先触达的肯定是技术人才,如果他们刚好具备元宇宙生态所需的技能,他们是最容易完成第一笔转型和融合的人才。整个元宇宙领域目前还处于蓝海阶段,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在这个大的赛道中跑出,成为超级巨头,所以未来可期,这意味着机遇。


当然,硬币的另一面就是风险。整个生态最先的概念是基于虚拟场景定义出来的。所以,风险主要在于不可预见性。风险偏好性较低的人选确实会有一定的顾虑。


但无论如何,科技的洪流不会因为个别人而停滞不前,反而会将科技的根基打磨得更扎实。在我们目前操作的众多案例中,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


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们看好元宇宙未来的发展,也欢迎有元宇宙方面招聘需求的雇主或者期望加入元宇宙领域的候选人和我们联系,共同合作。


我们希望能在雇主和候选人之间搭一座桥,也希望在未来的元宇宙世界里有KOS添上的一块砖或一片瓦。


Back
Share:
订阅我们

您将在第一时间获得资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