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洞察建议 > 职场建议 > 不要被“过劳”吞噬,警惕这些信号
不要被“过劳”吞噬,警惕这些信号
2021-09-16 11:36

在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奖牌榜上一直保持着绝对优势。在这些奖牌背后,是运动员们日日夜夜的训练和汗水。这种状态,其实和每天奋战在自己岗位上的职场人很相似——拼搏付出,希望有所成就。


然而, 如果要在竞技比赛中获胜,除了刻苦训练,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自己在关键性赛事中保持最佳状态,不要过度“燃烧”自己,让自己“过劳”。在职场中也是一样,努力工作自然没有错,但如果到“过劳”的程度,就会起到反作用。


就如同运动员如果在疲惫的状态下,仍然进行高强度训练,就会容易受伤一样。


 Screen Shot 2021-09-16 at 112044 AM.png


“过劳”(burnout)这个概念是在1974年由心理学家Herbert Freudenberger提出。运动员、明星、普通职场人都会有这样的病症。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过劳”(burnout)列入《国际疾病分类手册》,将其描述为因为长期工作压力未能成功控制而引发的综合症。同年,中国适度劳动协会课题组发现,北京的白领有61.6%的人已经进入了过劳死的“红灯预警期”,具备过劳死的征兆。而处于过劳死“红灯”危险区,随时可能过劳死的状态的人,竟占据26.7%。2021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长时间工作每年夺走数十万条人命。


今年奥运田径第一枚金牌获得者巩立姣在预赛时“上班10秒就下班”。在第一投时,确保自己超过决赛资格线,不过度消耗自己,为后面的较量保存实力。


作为职场人,我们无法“上班10秒就下班”。但面对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我们要如何确保不过度消耗自己,在精疲力竭、燃烧殆尽之前挽救或许已经处于“过劳”状态的自己?


1. 你是否“过劳”?


并不是工作中每一次的生病或者“心累”都意味着我们已经“过劳”了。但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经常出现下面的几种情况,就要亮起红灯,警惕自己或者TA是否已经处于“过劳”状态。


# 生理状态

经常感觉很疲累,甚至筋疲力尽;

免疫力差,经常生病;

经常头疼、胃疼、肌肉疼痛;

胃口或者睡觉习惯有所改变;


# 情绪状态

感觉自己很失败,不断自我质疑,充满挫败感;

经常感觉无能为力、被困住;

感觉自己是孤独的,没有归属感;

缺乏工作/生活动力;

看什么都不顺眼,充满负面情绪;

没有满足感和成就感,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

内心感觉空虚;

悲观甚至厌世;


# 行为状态

不愿承担责任;

不和他人接触,回避社交,自我孤立;

拖延症;

依赖食物、药物、酒精来试图缓解情绪;

忽视个人的真实需求;

经常对他人发泄情绪;

旷工或者迟到早退;

工作表现大不如前;

逃避现实;


需要区分的是,工作中的“过劳”和“压力过大”是不同的。承受着重大压力的人,通常会感觉自己有非常多的事要去做,但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他们就会感觉很好。而经历着“过劳”的人感觉到的是内心的空虚,缺乏动力,他们看不到积极的方向和转机。


Screen Shot 2021-09-16 at 112051 AM.png


2. 我“过劳”了,怎么办?


如果你发现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已经处于“过劳”状态,那请立刻采取以下措施,根治“过劳”,以免出现更糟糕的结果。


1. 划定自己的界限


准备一张纸,和三种颜色的笔。用一种颜色的笔,在左边写下自己本职工作职责范围内需要做的事情和承担的责任。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在右边写下并不在工作职责范围内,但因为各种原因,自己仍然在做的事情和承担的责任。用剩下那个颜色的笔,把那些让自己感觉身心俱疲,并且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圈出来。可以拿着这个清单和老板谈,划定自己的工作界限。


2. 学会在工作中拒绝


当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量远超正常负荷的时候,即使是最乐观的人,也会“过劳”。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也要学会拒绝。学会拒绝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当你的老板或者朝夕相处的同事向你提出要求的时候。或许你还会担心,如果拒绝了,会不会被质疑工作能力?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的拒绝方式。比如,你可以说:"我可以帮你做这个项目。但是,现在手头有项目A、B、C,我每天已经需要花xx小时或者加班到x点来完成。所以,现阶段我来不及做新的项目,会影响现有项目的进度。如果,你不着急的话,我可以等手头的紧急项目做完再来帮你?" 


3. 工作日也要记得放松


在工作的时候,如果感觉自己出现“过劳”症状或者濒临“过劳”,可以暂停一下。出去走一走,或者喝杯咖啡。因为,当你“过劳”时,你大脑中的杏仁核会释放出更多的灰白质,阻碍你做出清晰的决定。与其坐在办公室里“制造”灰白质,不如停顿一下,等灰白质消减一点了,再继续工作。另外,在工作日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一定的锻炼也都是维持好状态的方法。


4. 给自己放个长假,调整状态


几天或者一周,和家人、朋友、自己相处一下,将自己和工作彻底分离。一项研究发现,能将工作和生活分离开的人,“过劳”可能性更低。关掉和工作有关的一些“提示音”——微信群、邮件、钉钉等等等等。这也是学会“拒绝”的一种。在长假中,也可以思考或者记下来,工作带给自己的积极影响。有意识地将自己之前的负面情绪转向正面积极的方向。


Screen Shot 2021-09-16 at 112115 AM.png

 

5. 和上级或者HR聊一聊


有研究显示,缺乏上级的支持和与上级的沟通,对自我工作定位认知的不清晰,都会提升获“过劳”症的几率。而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和上级或者HR好好地聊一聊。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谈话的目的不是倾诉,而是解决问题。所以,在谈话前,自己可以准备好一些方案,告诉上级和HR,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比如,你可以表达你非常喜爱目前的工作,但是不太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及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才是正确的。希望上级能帮助自己一起制定明确的前进目标和行动计划。

#比如,你可以告诉上级,目前手头上哪些工作并不在你的职责范围内,是否可以调整工作安排,或者如何调整规划时间,可以让自己更高效,并且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完成工作。


另外,有调查指出,如果感觉到在工作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比如,不匹配劳动付出的薪资等,也会增加“过劳”的机率。如果是处于这种情况,可以参考我们的谈薪资全指导,看看如何和老板谈加薪成功率更高。或者,可以找KOS高奥士国际招聘顾问,看看是否需要找一份能让你重燃斗志,不会陷入“过劳”的工作。



 

参考文章

1. 中新网. (2021 ).《世卫:过劳工作每年夺数十万性命 疫情或加速恶化趋势》

2. 凤凰网. (2019). 《1.95亿过劳中国人,离死亡只有一线之隔》

3. BBC. (2019). 《职场健康:如何知道自己“过劳”身心快要被掏空》

4. Help Guide. (2020). 《Burnou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5. Verywell Mind. (2020). 《Burnout Symptoms and Treatment》

Back
Share:
订阅我们

您将在第一时间获得资讯更新。